127人浏览 2023-12-05 10:30:31
今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昆明犬”的话题,由此想起了我的父亲曹显政。朋友们听了我的叙述,都感叹道:哦,原来是这样,你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昆明犬”的由来。
是什么人将它们改变成为今天的中国“昆明犬”?是以曹显政为代表的公安前辈打下的基础,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隐忍坚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昆明犬”。他们为中国警犬付出了一代人的心血,使“昆明犬”在我国军事、巡逻、破案、科研、安保、救援、缉毒等方面得到有效使用,并创出许多佳绩。
说起“昆明犬”的来源,追踪溯源可以大致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前清时期,法国人进入云南修建滇越铁路,带来了自己的爱犬。
2.外国传教士带来了他们自己国家的犬。
3.二战时期,大量美国人来昆明也带来很多军犬。
4.日本人带过来的犬。
5.早期来云南做生意的外国人带进来的犬。
6.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老大哥给了一批品种较好的犬。
这些犬进入云南多数就没带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犬类在本地生存下来杂交繁育几十代,留下一批今天“昆明犬”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国家治安不稳定,我们对城市的管理没有经验,就留用了一批国民党遗留人员来协助我们管理城市治安。昆明市公安局治安处就分来了一个叫汪树森的留用人员,他是浙江人,也是穷人家的苦孩子出身,原在国民党江苏宪兵学校警犬组受过专业训练,任排长,是美国人培训的军犬训练员。解放后他表现好,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自荐后获得批准。1950年底,云南省公安厅刑事侦察处考虑为全省公安技术成立一支专业警犬队,繁殖、训练、培养一批工作警犬,刑事侦察处处长曹显政打报告给上级领导批准成立云南省公安厅警犬所,地点设在景星街。有队员汪树森、孙自远等5人,但懂养犬技术的仅汪树森一人。他在昆明郊区的老百姓手上找到了两条比较有训练潜质的犬,经训练后为昆明市公安局破了几个案子,1951年,除汪树森外其它人员调离警犬队,警犬繁殖训练工作暂时停顿。
在昆明北郊黑龙潭后山有一处原国民党官员的住宅,60多亩地,在半山有水塘,离市区远,是个训练警犬的好地方。报告获批后开始组建。
那个年代专业养狗的人不多,原因是怕找不到对象,另一原因就是怕狗,一听是养狗都不想干。第一人选就是昆明市公安局的驯犬员汪树森,曹显政处长和汪树森有一段谈话。曹说:“现在我们国家公安技术手段警犬是不可缺少的,全世界警察用警犬破案的案例不少,我知道狗找东西是有大本领的,我在参加革命前是放羊工,我养了一条狗找羊、赶羊、保护羊,狗跟狼斗是有作用的”。汪说:“狗的嗅觉灵敏是什么动物都不能比的,它能追踪破案,能守卫”。曹说:“但目前新中国成立,政府经济困难经费少,养狗的费用大,而且养狗人员又不好找”。汪说:“不用担心,慢慢会好起来的,我在昆明市工作时就发现了昆明郊区私人手里有好犬,稍加训练就可以用,养犬人员不懂没关系我可以培训,能吃苦的身体好的干警从州县调几个就可以搞起来了”。曹听后说:“行,就从你开始“”。汪树森正式调入省公安厅六处警犬所,还带来了一头训练好的犬。到了警犬所后汪树森就从昆明龙头街、小板桥、嵩明、宣威、红河州、保山等地收集了一批看家、放牧犬和淘汰的军犬共20头,均属狼犬,有黑背和狼青两种犬,并开始训练、繁殖。很快一年两窝,一窝8至9只,同时从昆明市公安局、思茅公安局调入人员黄德兴、杨进松,王毫政、何郭清,郭林等人员,还有临时职工,警犬所就这样搞起来了,各地州也相继派学员前来学习训练。与此同时公安部在南京专门举办了专业警犬培训班,云南省公安厅派郭学礼去学习警犬专业(郭学礼后任公安部第一任昆明警犬基地主任),后来警犬所发展很快,几年的时间就发展成200头警犬。云南省公安厅写报告,曹显政亲自将报告送到刘副省长家,批准后拨款10万元扩建繁殖训练场所。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汪树森发现在云南工作的这批警犬神经类型以活泼型和兴奋型为主,忠诚度高、服从性好、注意力集中、繁殖率高、攻击性强,犬中有黑背、草黄、狼青三个品系,在刑事侦察、巡逻、护卫、防爆、缉毒等各项工作中警犬起到了很大作用。
警犬所成立后,为边防、劳改单位、警卫、铁路公安、全省破案单位装备了100多头工作用犬(含种犬),省公安厅决定选送20头警犬给公安部。送给越南6头警犬,并给四川、江西、北京、贵州一批警犬,给各地州公安处也都装备了工作犬,警犬在破案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58年在全国警犬工作会议上云南省公安厅警犬所获得了表扬。
1959年至1961年3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国粮食紧张,人都吃不饱,犬粮也保证不了,好不容易办起来的警犬所很快就办不下去了。曹显政处长找大家研究,国家有困难怎么办?我们不能退缩,要自力更生开荒种地保留下来这批警犬!他动员全处的干警种地、养猪、养鸡鸭、种果树。小狗生下来要吃奶,没有奶就养奶牛,犬的脖圈和牵引带是用牛皮做的,曹显政从市场上买来牛皮,叫监狱里的犯人做,为国家节约了一笔经费。
就这样度过了3年自然灾害,同时也把警犬所建设得更好。为了宣传警犬,接待各级领导来视察,开展了警犬科目表演。为改良犬种,警犬所总结了以前警犬繁殖的经验,对本省犬种进行了筛选,将优良品种的警犬作为种犬,并开始建立警犬繁殖和使用档案。
在警犬所同时还养了一批信鸽,那时交通、通讯都不方便,为解决通讯就在社会上找了养鸽子的专业人才,为基层派出所配备了一批警鸽,警鸽解决了当时通讯不发达的问题。
当时警犬所在全国很有名,公安部从国外进口的种犬都是给昆明最好的。有一年进口了几头犬通知昆明去取,因交通不便开车去接犬时,车在大山里走夜路突然路上跑出一只豹子来,接犬的干警准备用枪打,就在这时车上一头黑背犬冲出去和豹子打了起来,将豹子咬伤并吓跑了豹子,黑背犬的耳朵被咬了一小块。大家觉得这犬相当威猛,起名叫黑风。云南省60年代破案率高达99%,名列全国第一,可见警犬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是公安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警犬所正在兴旺发展中,遇到了“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中“砸烂公检法”,警犬工作也在被砸烂的其中,说警犬是资本主义,就取消了警犬工作这一项。当时曹显政很舍不得但又没有很好的办法,后来他想到了部队。昆明军区有个军犬队,在他被抓去“蹲牛棚”之前找到了部队领导,将这批警犬送给了部队军犬队,还嘱咐部队的同志,将来有机会的时候要还给他。
1978年曹显政平反恢复工作后回到了云南省公安厅,又找到部队的同志,将这批警犬要了回来,在原来老警犬所的位置(黑龙潭后山)又重建了警犬所,并在短时间内将警犬培育训练工作恢复起来,为今后的案件侦破工作奠定了基础。
可随后又出现了经费问题,因为在那个时期公安队伍的建设各方面都需要用钱,云南省的财政不是很乐观,一两百头警犬一天的伙食费就是一大笔开支。云南省公安厅实在拿不出费用来维持警犬所的开支。万般无奈之下,曹显政找到当时公安部五局刘文局长将警犬所送给公安部,由公安部来接管。随后公安部同意接收,将云南省公安厅警犬所改为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
1981年,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成立,将原有犬群进行归类分析,进一步明确培育方向。经过筛选,择优培育,进行一系列的检测(环境适应性,抗病能力,繁殖性能,警用性能,使用效果等),并将培育出来的新犬种命名”昆明犬”。“昆明犬”有三个品系”黑背”、”草黄”、”狼青”。
1988年,公安部组织了全国的有关专家,对“昆明犬”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对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昆明犬”课题组提供的资料、论据、论文进行评定,“昆明犬”通过了评审,定为“中国昆明犬”。至此中国有了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犬—“昆明犬”。
加拿大无毛猫产地:加拿大头部:头部呈楔形。耳朵:耳朵大,尖呈圆弧形。眼睛:眼睛大,圆形,稍倾斜,多为蓝色和金黄色。鼻子:鼻短。四肢:细长。足掌:脚爪小而圆。尾巴:尾长且细。被毛:加拿大无毛猫并非完全没有毛,它的毛很幼细而且紧贴皮肤,感觉就如一个变暖的桃一样。这种猫除了在耳、口、鼻、尾前段、脚等部位有
无毛猫——它们以奇特的外形著称。很多人第一眼见到它们时甚至会吓一大跳,因为无毛猫长得太像外星人了,而且它们根本就没有其他猫咪身上的那种可爱。可经常接触过无毛猫的人又知道,它们的性格很好,很亲近人。那种黏人的性格甚至是喵星人中数一数二的。对许多人来说,无毛猫仍然是非常陌生的一种动物。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无
无毛猫,一种没有毛发的猫,长相奇特,看起来像外星人,一开始被众多人嫌弃和讨厌,但是现在养的人很多,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养“无毛猫”?网友:养了就知道“真香”。1、脾气太好了,基本无攻击性无毛猫的性格很温和,养过的人都清楚,它们对人类友善,基本不会有攻击性,而且性格安静,不怎么闹腾,很少给主人制造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喜欢喂养一只宠物,为家里增添一点欢乐。由于人们的喜好和需求不同,所以喂养的宠物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加拿大无毛猫。加拿大无毛猫看惯了软萌可爱的猫咪,再看无毛猫,相信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丑“吧,毕竟人们更喜欢软绒绒的动物呢!虽然它们的颜值真的不高,但是人家的价格确实很高,也仍然
如今很多家庭都养猫,猫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还相当奇特,说起另类,那肯定要说到无毛猫,无毛猫也叫加拿大无毛猫或者斯芬克斯猫。当我第一次看到无毛猫的时候,震惊的心情那真的是无以言表,这长得怎么那么像ET外星人,全身光秃秃的,这长得也太奇特了吧。其实无毛猫并非一点毛也不长,而且还有很多我们不太了解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