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猫咪百科

猫与猫打招呼的5种方式,陌生猫见面会分出地位,公猫能识别孩子

121人浏览   2023-12-01 20:00:21

猫的世界,也是有礼仪的世界。

在动物里,猫其实算很懂礼貌的动物。

就算马上就要“打一架”,两只猫也会先用猫的方式,互相“行猫礼”。

在任何地方,两只陌生猫相遇后,都会打招呼。

对于猫而言,打招呼并不仅仅是出于“客气”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收集信息。

猫通过和陌生猫打招呼,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猫与猫打招呼的方式有5种。

对全世界的猫而言,这5种“猫语”都是通用语。

但也有例外:恰恰3个月甚至更小便在人家中长大的猫有时候不懂“猫语”。

这些在人家中长大的猫,往往无法彻底掌握“猫打招呼的5种方式”。

有时候当这些家猫走到野外,之所以会被野猫排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猫的蹭鼻礼:猫通过蹭鼻子不仅可以打招呼,还可以迅速了解对方的基本信息。

蹭鼻子对猫而言是最重要的打招呼方式。

包括家猫在内,所有的猫都天生懂得这种方法。

两只猫见面后,往往会蹭鼻子。

如果是此前没见过的陌生的猫,那么两只猫会互相远远观看一会,然后再小心接近。

但猫不会立刻去蹭鼻子,只有当两只猫互相确认没有敌意后,两只猫才会第一次蹭鼻子。

第一次蹭鼻时,两只猫会迅速分开,不会过多停留。

而已经熟识的猫,相遇后往往会立刻进行蹭鼻,并且蹭鼻子的时间较长。

通过蹭鼻子,猫可以获得4种信息:

  • 猫的健康信息,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这只猫的健康状态,可以迅速了解。
  • 猫最近吃到的食物,猫可以通过蹭鼻子获得食物的信息。
  • 公猫可以通过和母猫蹭鼻子,获得母猫的基本信息,包括这只母猫是否繁育过。
  • 通过蹭鼻子,两只猫可以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

猫的闻耳礼:猫通过闻耳朵,进行打招呼,但只有关系较近的猫会有这种行为。

关系较近的猫,会通过闻耳朵来打招呼。

这还是猫与猫地位高低的标志之一。

地位高的猫,会优先闻对方猫的耳朵。

有时候,一些猫会将闻耳朵,变为轻轻咬对方猫的耳朵。

尤其是两只公猫,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而那只被咬耳朵的猫一点也不生气,则说明咬耳朵的猫有着更高的地位。

猫从高处主动跳下:是对别的猫的表达客气的礼仪。

如果两只猫相遇时,其中一只猫恰好在更高的位置。

而高处的猫如果想表达礼貌,会主动从高处跳下。如果这只高处的猫全然不动,那么处于较低位置的猫便会感到“被无礼对待”。

如果低处的猫并没有什么后续的表示,往往有3种可能:

1.高处的猫是这只低处猫的亲属:猫妈妈或者猫的同辈亲属,都可以不从高处跳下。

2.高处的猫本身就是这个地区地位很高的猫:因为地位较高,所以无需对低位的猫客气。

3.高处的猫故意用这种方式表达“无礼”:低位的猫若此时不想发生争斗,便会选择离开。

猫通过蹭气味来打招呼:往往同一个家中的猫之间才会如此。

同一个家中的猫,对于家猫而言,就是活在同一个家庭里面的所有猫。

对于野猫而言,则是同一个血统的亲属猫。

以公猫为例,公猫虽然一般不参与照顾幼猫,但公猫一生都能识别自己的孩子。

只要是公猫的孩子,就算公猫之前没有见过,公猫也能通过气味进行识别。

一个家中的猫,在相遇后,往往会互相蹭气味。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是晚辈的猫主动将气味蹭到年长的猫身上。

如果年长的猫表达出不满的情绪,晚辈的猫会立刻停下。

如果公猫在自己的领地,遇到了此前并未见过的孩子,那么公猫一般会同意这只年轻的猫将气味蹭到身上。

其实这样做的同时,公猫自己的气味也可以蹭到这只新猫身上,对于年轻的猫而言,这其实是一种保护。

但如果这只“孩子猫”也是公猫,那么年长的公猫往往会简单蹭气味后,便让年轻公猫离开领地。

猫通过参与猫群休息来打招呼:熟识的猫遇到别的猫后,会参与猫群的“休息”,从而让关系更好。

几只猫正在休息,此时有一只别的猫恰好路过。

这些猫如果之前就认识,那么这只新过来的猫,往往会走过来一起休息一会。

这是猫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参与猫群的休息,对猫而言有很多好处。

最重要的好处,是让这些猫的气味都留存在自己身上。

这样做可以让猫更加安全,因为在猫群所在的区域内,这种来自猫群的气味,可以让许多动物不敢轻易单独攻击某只猫。

陌生猫相遇后会很快分出地位高低。

哪怕两只猫只是见过一次,这两只猫也会迅速分出地位上的差距。

  • 站在高处的猫地位更高。
  • 先走开的猫地位较低。
  • 如果有食物,优先进食的猫地位较高。
  • 地位高的猫发出的声音往往更大、猫叫的时间也更长。
  • 陌生猫见面后,如果其中一只敢于展示腹部,往往意味着这只猫的地位会更高一些。

当你看到猫和猫打招呼时,可以通过这些小细节看出猫之间地位的区别。

不过猫其实很懂得“把握度”,当低位的猫主动离开时,高位猫往往不会过分追逐。

对猫而言,猫最喜欢的是温和平静的生活方式。

相关推荐